服务热线:+86-0429-2076688 QQ:411401888

创业邦:2015中国最佳创业城市榜单出炉

创业邦:2015中国最佳创业城市榜单出炉

 

A股经历7月的“端午劫”后直接“疯牛”入“疯熊”,市场陷入担忧,创业投资霜降。统计显示,8月VC市场披露的案例为106起,投资规模仅为14.71亿美元,而7月则为186起,73.92亿美元,投资数目和金额规模呈现双双回落态势,而PE市场披露的案例仅为20起,投资金额更是仅为7.76亿美元。

 

与A股股灾一道而来的还有宏观经济减速,这可能使创业者的信心动摇:美好的创业时光还会继续吗?还有没有必要关注哪座城市才是创业梦想家们的摇篮?

 

答案是肯定的。此次“中国大陆最佳创业城市”榜单是由创业邦连续第四年发布,此间三年,大致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个经济短周期的长度。创业邦研究中心搜集了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中国VC/PE投资市场的基金募集、投资数据,进而发现,8月创业募投资骤然跌落不过是向着均衡趋势回归。换言之,这是对之前出现的创投狂欢的修正而不是真正冰点的来临。如果考察更长周期的募投资数据,比如八年、十年,或许我们甚至会觉得这个8月还算是创业繁荣的月份。

 

“创业繁荣”,不是一群爱折腾的人头脑发热的产物。这里至少有四个支撑的论据。

 

其一,经济转型,依靠创新激发增长动能从上至下已经形成共识,关于鼓励和促进创业的各种政策和服务仍将源源不断地出现。

 

其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孕育了一个基础庞大的富裕阶层,也扩大了知识阶层,从创业所需的资金和创业所需的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知识储备来讲,创业成为可负担的行为。

 

其三,实用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使得对财富、成功、名誉的追逐在今天不再是令人羞于启齿的话题。马云、刘强东等商业明星带来示范效应的同时,也激荡着青年们渴望商业成功的心。

 

其四,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创业红利在今天远没有被完全开发。这也是为什么一谈起创业,就会联想到互联网创业,联想起“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的原因。

 

说到底,股灾、经济减速不足惧,创业繁荣还会继续下去,只不过相比此前的“狂热”会显得冷静些。既然如此,最佳创业城市的推荐依然有必要,因为不同城市不同的创业基因、气质和禀赋条件总是要吸引不同类型的创业者。

 

最佳创业城市的推荐依然有必要

 

为什么是它们?

 

将创新能力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是因为创业邦研究中心认为,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在现在和未来都可容纳更多的创业机会。考察创新能力时,我们把创新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由此设置了18个可以反映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比如衡量投入的独立科研机构数量、研发人员数量、企业研发支出、VC/天使投资案例,衡量产出的专利密度、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情况,等等。今年的中国大陆最佳创业城市评价体系中,创业邦对2014年的指标做了一些修正和增补,但总体还是将城市的创新能力作为考察的核心项。此外,我们也关注城市的宏观物质条件,创业成本、创业活力以及宜居程度。

 

宏观物质条件主要考察城市的GDP、消费能力、市场容纳能力等。创业成本主要关注城市的劳动力成本、租金成本以及宏观综合税负。创业活力则以中小企业的数量、产值以及创造的就业为度量。而城市的宜居程度则综合考虑了置业压力、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环境质量等因素。

 

九次方大数据是榜单的独家合作伙伴,搜集和整理了各项指标涉及的所有数据。此外,创业邦研究中心建立了组合评价模型,将由因子分析得出的客观评价结果和由德尔菲法得出的主观评价结果相结合,得出创业适宜度,以创业适宜度来反映一座城市的创新创业容纳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本年度的最佳创业城市评选,我们选取的样本城市为47个,除了厦门市之外,其他城市的GDP均达到3500亿以上。

 

与2014年相似,创业邦研究中心将最终评出的20个最佳创业城市按照聚类分析的结果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最具创业优势,我们不妨称其为创业领导城市;其次是第二、第三梯队的城市,我们分别称之为创业有力城市、创业追赶城市。对于每个梯队内部的城市而言,创业的综合优势相差不大;但不同梯队的城市之间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对于这个划分,创业邦研究中心关心两个问题:

 

一,同一梯队的城市,在创业适宜度接近的情况下是否有各自的特色?

 

二,尽管目前存在差异,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同梯队的城市在创业适宜程度上会不会趋同?换个说法就是:它们在创业适宜度上的差异会不会越来越小?

 

第一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答,因为每个城市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是有很大差异的。以创业领导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为例,它们都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北京以完整而深入的创业服务取胜,上海以海纳百川、万业竞发的高度容纳力见长,而提起深圳则不能忽视它强大、齐整的产业链链条。

 

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回答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因为我们没有更长期和持久的数据作为支撑。但创业邦研究中心仍试图给出一个观察:全行业整体的创业适宜度差异不会缩小,但个别行业(如轻资产的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创业适宜度差异是有可能缩小的。

 

之所以认为整体差异不会缩小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创业成本最高的10个城市几乎就是今年的最佳创业城市前十——创业成本高,却依旧在创新创业上排名靠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支撑创业的各种禀赋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城市,而这些禀赋资源即便会发生转移,也需要一个非常长的周期。

 

但资产较轻的互联网相关行业创业适宜度差异可能缩小,是因为支撑这个行业的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配备。比如说,湖北武汉、四川成都已经崛起为区域性的互联网创业中心,在最近几年颇有名气。

Copyright © 2021-永久 葫芦岛智启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2021005004号

辽公网安备 21140202000126号